关于“自然辟谷.商标”之争
2025年7月,成都自然辟谷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刘昕明先生接到一个来自浙江宁波的电话。对方开口便要购买“自然辟谷”注册商标,语气急切而自信。但出价招到刘先生淡然拒绝,却没想到这通电话揭开了一场持续一个多月的荒唐闹剧。
这位自称是(XX?)商标公司的马先生要为一个叫“罗晓平”的人购买“自然辟谷”这个商标,在屡次加价仍未能得手后,竟公然放出话来威胁道:“你们不卖是吗?我就去帮助他申请知识产权来否认你们的注册商标!”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2025年7月,对方果然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出申请,结果不到半个月就被退回。2025年8月25日,此人又转向互联网域名领域,以(购买人)个人名义申请“自然辟谷.商标”。
这场闹剧表面上是一场商业博弈,实则暴露了某些人道德底线的缺失。就像寓言中那个看见别人家果园硕果累累,不去自己栽种却整天想着翻墙偷果的人,申请人(XXX)之流的行径,不仅是对法律的挑衅,更是对传统文化中“德”字的公然践踏。
一、十年耕耘,一夜贪念
“自然辟谷”这四个字的价值,绝非偶然。刘昕明先生自2010年出版《自然辟谷》专著,创作《自然辟谷歌》,养生领域杂志,网络等报道等,十余年来持续推广自然辟谷养生文化。2017年成功注册的商标,是对这十多年耕耘的法律认可。而那位宁波的马先生,仅只是为了在商标公司得到提成,似乎以为商标价值就像超市商品般明码标价,只要不断加价就能得手。
这让人想起那个著名的寓言:有人看到邻居的鸡每天下一个金蛋,不去学习饲养技术,却想着直接把鸡抢过来。现实是,即使抢到了鸡,不懂得喂养之道,最终也只能得到一只普通母鸡。
二、商标价值在于文化积淀,不在工商注册
商标的真正价值不在于注册证书上的墨水,而在于背后承载的文化内涵和市场认可。“自然辟谷”之所以珍贵,是因为它凝聚了刘昕明团队近二十年的心血,形成了独特的品牌识别度。就像“全聚德”三个字的价值不在笔画多少,而在百年老号的文化积淀。
那位一心想着拥有“自然辟谷.商标”品牌的“罗X平”似乎不明白:即使侥幸注册成功“自然辟谷.商标”,得到的也只是一个空壳,即使后来去网络摘抄别人成果,当世人知道真相后也会唾弃。一个领域没有相应的文化内涵和服务体系支撑,这样的商标就像没有灵魂的躯壳,毫无价值可言。哪怕“自然辟谷.商标”在互联网申请成功,所有的互联网宣传内容90%以上都是为刘昕明先生20年来做嫁衣,因为世人都知道谁才是“自然辟谷”品牌的拥有者。
三、传统文化中的商业道德观
辟谷文化源自道家养生理念,强调“道法自然”、“厚德载物”。在传统商业道德中,讲究“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那种见利忘义、强取豪夺的行为,历来为商界所不齿。
老子在《道德经》中早已告诫:“将欲取之,必固予之。”真正的商业智慧在于创造价值,而非巧取豪夺。就像一位智者所说:“你要想得到蜂蜜,不要去捅蜂巢,而应该自己养蜂。”
四、法律保护的是创造者,而非投机者
我国商标法实行“申请在先”原则,但同时规定了“诚实信用”原则。《商标法》第三十二条明确禁止“以不正当手段抢先注册他人已经使用并有一定影响的商标”。罗X平的行为已经涉嫌违反这一规定。
更重要的是,法律保护的是真正创造价值的人。就像法院不会支持一个小偷声称“我偷的东西就是我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也不会支持这种明显恶意的抢注行为。
五、一场注定失败的文字游戏
即使退一万步讲,假设罗X平成功注册了“自然辟谷.商标”,又能如何?在消费者心目中,“自然辟谷”仍然与自然辟谷文化传播活动紧密相连。这种抢注行为最多只能造成一时混淆,最终会在市场选择中现出原形。
历史上类似的案例不胜枚举。某公司曾抢注“特斯拉”商标,最终在法律和舆论的双重压力下不得不归还。这些案例都证明了一个道理:市场终将回归理性,投机取巧者终将徒劳无功。
六、传统文化呼唤现代商业伦理
辟谷文化讲究清心寡欲、返璞归真。这种试图通过不正当手段牟利的行为,本身就是对辟谷精神的背离。一个真正的传统文化践行者,应当明白“德者本也,财者末也”的道理。
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更需要弘扬“义利兼顾”的商业伦理。那些只见利益不见道义的行为,不仅损害他人权益,最终也会反噬自身。
综上所述:在这场“自然辟谷”商标风波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场商业纠纷,更是两种价值观的碰撞:一种是脚踏实地、厚积薄发的创造者精神,一种是急功近利、投机取巧的功利主义。
刘昕明先生的态度令人敬佩——面对诱惑不动心,面对威胁不低头。这种坚守正是传统文化中“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精神的现代体现。
而对于那位罗先生,我们想奉劝一句:与其耗费心力抢注他人商标,不如用心打造自己的品牌。市场经济最公平之处在于:它最终回报的是价值创造者,而非利益攫取者。
“自然辟谷”商标的价值,不在那一纸证书,而在其背后近二十年的文化积淀和市场认可。这是任何投机者都无法夺走的财富,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商业社会中的生动诠释。
最后,让我们用《道德经》中的一句话共勉:“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在商业活动中知足知止,恪守道德底线,才是长远发展之道。而那些试图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利的行为,终将如竹篮打水,徒劳无功。
2025年8月25日 于四川青城山自然辟谷养生基地
|